2010年下半年,国内医药流通行业并购浪潮风生水起,新闻不断。到年底,美国医药流通巨头卡地纳健康集团用4.7亿美元高价收购永裕中国医药业务,让内战不已的医药流通行业再次感到了“被围猎”的危机。
没有谁能认为,喊医药流通行业“狼来了”的孩子在扯谎。自从1993年永裕医药这家医药流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确实有“狼”来了。但近20年来,这匹亚太地区医药产品分销的“头狼”,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高超的从业水平,却没能在中国市场上展露它的犀利。20年来,如果不是最后以4.7亿美元闪亮收场,还不知道其在中国的投资该做怎样的总结。能进能退,进可以建功,退可以全身,国际巨头的智慧自是不可以小视。但面对中国医药流通市场,“一狼得骨止,而一狼仍从”,其中意味着什么?在外资眼里,这块让中国人兴奋不已的医药流通“蛋糕”该是神马呢?
来的都是客?
要说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行业,永裕可能算第一个,但卡地纳绝对不是第二。远的不说,这几年发生的就有好几起:如高盛给海王星辰注资,广州医药与欧洲的联合美华合资,日本铃谦与上海医药联姻,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日本东邦药业、荷兰发展银行、德意志投资开发公司等外资入股九州通等,外资介入中国企业流通行业的事也稀稀落落地发生了几起,但是,除了新来的卡地纳,其他这些投资商占有新公司股权比例最大的也只有联合美华,和广州医药各占50%的股份,除此之外,占有的比例都比较小。这是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
还有一个可以感知的现象是:这些外资进入中国后,推动所注资企业的变革不明显,这些被投资的企业也并没有成为医药流通行业攻城略地的并购明星。有的企业在新技术、新模式探索方面为行业瞩目,但还是属于原有企业的基因,与外资干系不大。
第三个现实是,这些外资进入后,大多数都与资本市场上的“蛋糕”有密切的联系。
狼之可怕,在于狼会剥夺羊的生存权。当外资在医药流通市场长期缺乏改变市场格局的动作时,我们不禁会有疑问:这些外资是真正要在中国医药流通市场有所作为,还是以投机为目标,做客而已呢?如果仅是做客,为什么不坚定做大?如果是坚定驻扎,他们在做怎样的打算呢?外资的这些想法,对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应该有怎样的启示?
风险大于机遇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用资本的眼光来扫描国内医药流通企业。
资本的投入风险是一定的,对风险的判断是基于投资逻辑。中国医药流通行业“蛋糕”大、成长快、行业能力不高、对外资开放,这是机遇。但国内市场竞争不规范、医疗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政出多门、摇摆不定、行政干预多、地方割据、公立医疗体系一家独大这些风险也是现实存在;企业竞争的有效手段中,“黑匣子”里面的内容在竞争中所占有的分量,要多于理论中“核心竞争力”所阐述的方向。对于已经拥有国际品牌的外资企业,参与这种低水平的竞争方式,无疑是“因小”可能“失大”之举。这对专业的医药流通外资企业来说,不论在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价值观上,都要面临很大挑战。
从投资逻辑上看,市场机遇如果和自身无关,或自身难以把控,这种机遇就不是机遇。总之一句话,当前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的竞争环境对专业医药流通的外资来说,风险大于机遇。这种时候,外资能做的最好的事儿就是等待、等待、再等待。
而对于专业医药流通企业以外来源的资本而言,以短期投资回报为目的,具体的市场运营就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所关心的更多在于,是否有众人和他们一起叫好,然后在喧嚣声中,“收割”他们所要的高额回报。
此“流通”非彼“流通”
言及此,有人会诘问“卡地纳健康”算哪种?
作为全球医药分销市值排名第二的药商美国卡地纳健康集团,通过全资收购永裕中国的医药流通业务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事实。是否可以说,卡地纳看准了中国医药流通市场?这是否和“等待”的观点相矛盾呢?
国内业界定义的中国医药流通行业是医药产品制造过程以外的,到达消费者手中实物、信息、资金等流动过程的全部,从业态特点上可以界定为批发分销、零售、物流、推广等形式。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基本上都在这4种业态中,进行着自身的作业运营。而在这些业态中,由于附加价值低,物流在医药这个概念中所占有的认知比例是很小的。因此,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给行业的印象基本上是批发分销、零售或者推广,外资威胁的那些感觉,印象也多在这3个纬度。
笔者曾撰文论证并预言,未来,医药流通行业,除了似是而非的推广,剩下的,可能只有物流。虽然物流的利润率是微薄的,但将是拥有永恒生命力的业态。
有资料介绍,2008年,卡地纳健康集团销售收入达到995亿美元,毛利率为2.10%,营业利润率为2.38%,其核心业务为配送服务及再包装和第三方物流。
这样的一组数字和其核心业务的阐述可以比较明白地告诉我们:卡地纳健康公司的医药商业概念和国内现行医药商业的概念是有区别的。说具体点,卡地纳健康公司主要是一个专业的医药物流公司。在没有经过具体求证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猜测:卡地纳健康公司看中的是,中国的专业医药物流业务这块“蛋糕”,而不是业内传统意义上的批发分销或者零售与推广。推动中国市场上第三方医药物流格局的形成,可能成为卡地纳健康公司在中国的战略任务。
整合加建设,布局物流配送网络,专业运输、专业储存、专业装卸、专业分包装、专业流通加工、专业配送、专业信息处理……一系列专业加低成本,作为卡地纳健康公司这样的国际巨头,给中国“我们只送药,我们不卖药”的先行者们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挑战。
作为投资方,不搀和终端采购的争夺战,“我只帮忙做那些药品供应竞争赢家不待见做的物流工作”,卡地纳健康公司将中国市场因政策、政治等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大大规避了,不仅具备投资逻辑,也确实存在成长空间。
批发分销减磅
相比卡地纳健康集团并购永裕中国公司,2010年,外资在中国医药工业与研发方面的投入要耀眼得多,不论是荷兰帝斯曼与中国中化组建新的全球抗感染药合资公司、英国葛兰素史克收购南京美瑞制药、瑞士奈科明收购广东天普生化,还是赛诺菲安万特收购太阳石以及与民生药业合资,这些投资不论从数量还是从投资规模上来看,都要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