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在一次举办的中国与尼加拉瓜工商峰会上,公布了未来尼加拉瓜运河的新航线蓝图:以南加勒比地区主要城市布卢菲尔兹的一个港口为起点,穿越尼加拉瓜北部,途经马那瓜湖,从太平洋沿岸的科林托港出境。如果成功建成,则是完美的巴拿马运河替代方案。
这就是新航道,破解旧咽喉,更为关键的还是我国正在落地的北冰洋航道,这才是真正的王牌,(本公众号2024年7月24发布的原创文章《如何构建北极新航线?》对此有专门的论述)。
按照目前气候变化,北冰洋未来将会很快产生优良港口,2030年出现无冰夏季,未来将成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航道,通过北冰洋,到达欧洲和美洲的距离,几乎缩短了一半,相比走马六甲-苏伊士运河路径,至少节约40%的航程,时间缩短10-20天,燃料成本降低12-15%,难怪有人预言,布局北冰洋航道,那是未来中国国运的核心。
我国北极航线的开发与利用在稳步推进,纳入“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冰上丝绸之路”加强与俄罗斯等国的合作,参与主导国际航道规则制定,掌握规则先发优势。
布局北冰洋航道,需要有技术实力,我国掌握了这种极端严寒钢材料86%以上的专利,开发了抗冰腐蚀、耐低温的特种钢材与复合材料;我国研发的耐极寒环境的高功率低温发动机,确保船舶在-50℃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具备全球首例双向破冰能力(船艏和船艉均可破冰),可在1.5米厚冰层中连续破冰航行。更为重要的是空中导航,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分”系列遥感卫星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冰情监测数据,实时跟踪航道冰层厚度、分布及变化,提升航线规划精度。
目前,北极航线(东北航道)沿线的货运量已从2014年的400万吨增加到2024年的3800万吨,俄罗斯计划到2035年,东北航道的货运量达到2.2亿吨,因此,北极航道将在不久的将来重塑全球海上运输和贸易格局。
北极航线的开发,或许会颠覆现有原材料运输格局,其不仅极大缩短欧亚航线的路程,而且沿途有大量油气和矿产资源储藏,北极地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储量占世界总量的5%,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5%。
从整体数据和中国已采取的应对策略来看,短期内美国难以凭借巴拿马运河完全扼住中国海运的喉咙,而长期来看,中国已在全球海运体系中构建起较为稳固的防御体系。
四、力争航运多元
世界经济的海运化与经济活动的沿海化密不可分。原材料的全球运输,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而海运则是最主流的方案。然而,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和政治边界,真正成熟的战略性商业航线比较有限,也极易受到地缘政治影响,如何保障基本的原材料供应,是今日中国绕不开的重要问题。
在国际货物运输中,海运占90%,正是海运推动了国际贸易增长,原材料的运输作为后续生产的基础,更是处在地缘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十字路口上。在海运时代,海峡通常是海上交通的要道,海洋运输的枢纽,也是涉及到中国繁荣的战略支点。
在百年大变局之下,面对潜在的风险,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航线多元化战略,开辟新通道,构建战略网络。物流权就是发展权,谁控制了港口,谁就掐住了经济的命脉。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投资建设和参与运营多个海外港口,构建起自己的港口网络体系。
中远海运投资运营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已成为地中海最大集装箱港,年处理量突破700万标箱;参与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打通了绕开马六甲海峡的能源通道,保障了中国能源运输安全;还有在非洲的吉布提港,加强了中非的贸易往来……
过去十年,中国耗费千亿在全球布局27个关键港口,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每个项目都伴随着西方的舆论围剿与基建阻挠,但港口不仅是商业资产,更是突破“马六甲困局”的生命线。
通过这些海外港口布局,我国不仅提升了自身在全球海运物流中的话语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因单一运河或港口受阻带来的风险。
然而近日李嘉诚出售分布于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其中12个港口位于“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使中国企业多年经营的港口网络出现重大缺口,进而使海外发展利益被美国蚕食。
还有被出售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可能让中国航运路线、货品结构等敏感信息暴露于美国监控之下,损害我国的数据主权,因此,李嘉诚所作所为,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资本逻辑与国家战略的错位。
美国或将以这个交易为“范本”,通过政治施压在全球范围掀起港口并购,控制世界更多关键港口,让中国船舶“无处可靠”。难怪学者认为,这个交易是美国在与中国全球竞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夺回战略枢纽”的关键一步。
贝莱德控制全球10.4%集装箱吞吐量,将形成“物流霸权闭环”,威胁中国1800亿美元中欧贸易。美国商人只能做、只会做符合美国利益的事,不能做任何违反美国利益的事,绝不是"商人无祖国"。
当美国将供应链安全纳入国防战略,当港口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任何资本的去政治化幻想都显得幼稚,商业选择必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3月17日,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发布了一项名为《关于对国际海上交通关键要道过境限制进行专项审查》的公示文件,宣布对全球七大国际海运咽喉要道启动系统性全面审查,评估对全球供应链和美国航运业的影响,如果对美国不利,将对相关国家或航运公司采取限制性措施。这是美国赤裸裸地对我国船舶、航运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发起挑战。
几个世纪以来,以洋际运河和战略海峡等优越的通行点为基础,根据自然限制(海流、风、海岸、暗礁......)以及政治边界(领海、专属经济区),规划出一系列战略性的海上航线。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七大海峡——国际海运咽喉要道承载着全球80%的大宗商品运输。
美国专项审查的背后藏着霸权主义的阴谋算计,美利坚正在裹挟其盟友、威诱欧洲船东和船王,加紧掌控对全球港口和关键航道的控制权,发起遏制我国海事、船舶、航运和外贸的“围堵战”,试图重构以“美国优先”的新海权体系。
面对美国的地缘压力,中国构建的“运河+陆权”双保险(如尼加拉瓜运河研究、中老铁路延伸、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加固了我国海运动脉,力争航运多元,全局考虑未来,未雨绸缪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