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来源:沈阳市商业局 | 2007-02-01 13:05
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市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物资原辅材料消耗型工业城市,加快生产资料流通业发展,对加速全市经济运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降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全市生产资料流通的发展,结合沈阳生产资料流通的实际,编制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 “十五”期间的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以改革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转变观念、转    变作风、加强服务;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质量不断完善,流通业态不断升级;初步建立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产资料流通格局,为全市商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沈阳生产资料流通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流通规模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电子信息、网上交易等电子商务进入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生产资料流通额稳步增长,交易额年平均增长率达16%以上,由2000年的995亿元扩大到2005年的2150亿元,增长1.16倍。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的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十五”期间,随着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性调整和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生产资料流通业的所有制结构逐步由单一的国有经济向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和外资经济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生产资料经营企业6万余户,以沈阳金属材料公司、辽宁省进出口总公司等为代表的国有生产资料经营企业仅占2%,以沈阳凯联物资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股份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占60%以上,私营生产资料经营企业近38%;国有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由30-60%下降为3-15%,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的健康新局面。
  “十五”期间各类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沈阳钢材中心批发市场、沈阳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闲置设备市场、木材市场等生产资料有型市场数量剧增,已达113个。有型市场、机动车4S店、生产企业直销网络、生产资料专卖集群等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了连锁、代理、配送和企业直销相结合的新的生产资料流通格局。
三是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发展,物流业快速起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和国内其他省、市大型企业纷纷进入我市,激活了我市埠资料流通市场,也带来了新的经营观念,给我市传统的生产资料经营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传统生产资料经营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商业业态的升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工商代理、信用消费、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得到广泛应用。
  物流业快速起步,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物流企业158户,其经济类型构成为:国有占10%、外省独资占6%、合资企业占30%、股份制54%;各类运输站、场50处,零担货运班线和货运配载专线294条。以张士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中储沈阳物流中心、沈阳钢材配送中心、沈阳海尔物流配送中心、沈海综合性物流中心、浑南综合性物流中心等为代表的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有较大进展。以沈阳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公路主枢纽集团三台子货运站、中储集团沈阳物流中心、辽宁省邮政物流公司、沈阳储运集团、台湾大荣集团联运公司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经营水平明显提高,货运量和营业收入均比上年增长期20%以上,发展势头良好。以美国APL公司、加拿大ADL公司、台湾大荣集团联运公司、深圳共速达物流公司、广州宝供物流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已相继落户沈阳,推进我市现代物流发展迈上较高层面。2004年全市物流增加值达287.4亿元,增长9.4%,全社会物流成本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2005年将达到329.8亿元,增长14.8%。初步形成了以东北区域、辽宁省城、沈阳周边城市群、城乡四个层次圈的物流服务体系。
  四是转变观念、创新管理,营造良好的生产资料流通环境。“十五”时期,结合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强化监督、转变观念、依法行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行业管理模式。深入调研、加强服务、规范管理,推进行业协会建设,组建了煤炭经营协会和汽车流通协会。生产资料市场的运行状况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晴雨表”,直接反映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过加强对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的监测与调控,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生产资料市场状况,确保了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深入开展旧机动车、成品油、煤炭等重点生产资料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强对报废汽车拆解市场的监管,确保了全市重点生产资料市场流通的有序发展。
  “十五”时期,虽然沈阳生产资料流通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完善城市功能和促进商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多不足,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市场布局不尽合理,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缺乏大型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基础设施设备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
  二、“十一五”时期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发展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生产资料流通为工农业生产需求服务,以强化监管为手段,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加强服务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载体,以建立服务沈阳经济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生产资料流通新格局为目标,突出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经营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生产资料流通环境,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加快传统物资流通企业向现代物资流通企业转变,引导生产资料市场交易方式和手段的提档升级,为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沈阳市生产资料流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总体战略目标。
  加快全市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提升,促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到2010年,在我市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模式现代化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推动生产资料流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网络化和市场化进程,把我市建成规范、有序,服务于沈阳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生产资料集散地。
  (二)主要指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资料交易量年平均增长18%以上,到2010年,交易额达到4500亿元以上。
  ——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到“十一五”末期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达30%以上。现代物流产业基本成为优势产业。
  四、保障措施
  (一)继续抓好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构建现代化的生产资料专业市场框架体系。
  1、夯实基础。首先解决底数不清、数据不详问题。建立市区两级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档案,在摸清规模以上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数量、分布和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各区、县(市)商品流通部门要建立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下的生产资料企业名录和指导服务网络体系;市级生产资料管理流通部门建立年销售额2000万以上的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其次,加强重点生产资料运行监测,各区、县(市)要不断扩大生产资料市场运行监测企业数量,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木材、建材、汽车、机电产品中都要设立3户以上监测企业。保证监测企业品种和企业的数量,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上报时间的及时性。市生产资料流通主管部门及时跟综掌握重点生产资料运行状况,加强对重点生产资料运行的分析和预测,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提高档次。提升市场交易,促进业态升级。集中抓好20个专业市场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重点培育5-10个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向采购区模式发展
  3、扩大规模。在全市确定不同品种生产资料龙头企业20家。既:以中石油辽宁沈阳销售分公司和中石化东北销售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为主的成品油销售企业、以东北煤炭市场为主的煤炭销售企业、以沈阳钢材批发市场为主的钢材销售企业以及机电、汽车、化工、木材、建材企业,拟各培育2-3家。在确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采取分类指导、整合创新等方式,培育和发展5-8家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
  4、加强对成品油、煤炭等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煤炭经营企业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到2010年全市煤炭经营企业数控制在300户以内;重新整合现有煤炭市场资源,通过市场化动作,沈阳煤炭交易中心市场建成沈阳地区最大的煤炭现货交易、物流配送、信息发布、技术服务管理的中心,成为沈阳市最大的煤炭经营集散地,进入我市重点生产资料市场行列。合理规划我市加油站设置,按照国家规定的市区内服务半径0.9公里、国省道百公里不超过6对、高速公路每50公里设置一对的设置原则,到2010年末,我市加油站的总量控制在660座以内,单站加油能力从目前的1,000吨/年达到1,300吨/年。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油源,调解平衡市场需求。进一步强化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报废汽车拆解市场的监管,创造良好环境,推进生产资料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构建生产资料采购区,促进生产资料向专业化区域方向发展。
  构建不同品种的重要生产资料采购区、专业街和生产资料区域性批发市场框架体系。
重点培育和发展于洪区珍珠巷泵业街;大东区工农路不锈钢销售街;东陵路生产资料销售街;东贸路物流服务街;皇姑区昆山西路生产资料销售街;铁西区北二路汽车销售等;东陵西路汽车销售街;沈河万柳塘路汽车品牌售街;康平建筑材料销售街;新民市农业生产资料销售街;辽中迎宾路生产资料销售街等生产资料专卖街。
  培育和发展中国黑色金属材料市场、联合路工程机械市场、砂阳路汽车配件市场、大西路机电电子产品销售市场以及有色金属材料、卫生洁具、陶瓷、拆迁物资、机电产品、化工材料、机床、玻璃、石材等20个品种重要生产资料专业交易市场或采购区。
  (三)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1、培育市场主体,引导物流市场需求
  引导工商企业优化物流管理。鼓励传统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模式,改变传统的存储、保管的存销方式,引导现有物流企业尽快扩大物流运作的规模,积极提高业务开拓能力。
  引导物流企业围绕沈阳装备制造业、汽车、家电、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及大型商业超市、连锁企业、专业市场、重点发展为其配套服务的专业物流、连锁物流等物流服务。基本形成适应我市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布局合理的生产资料专业交易市场与采购区结合的生产资料供应链。
  2、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和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开发利用现有仓库运输设备,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培育物流龙头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现代物流资源整合,鼓励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有重点的培育扶持全市现有物流骨干企业,引进国内物流行业优势企业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逐步发展一批在国内行业具有领先地位和广泛市场影响力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4、大力发展物流。构建现代物流园区(基地)综合物流中心、大型物流企业构建体系。重点培育和发展张士物流园区、沈阳保税物流中心、沈阳海路联运物流中心、沈阳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大东、铁西模拟物流园区。
基本构建出适合沈阳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布局合理,现代物流园区、综合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企业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幅射能力,充分体现沈阳这个东北中心城市物资集散地,并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的现代物流体系;全面形成适合我市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新型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5、大力发展物流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物流中介组织建设,提高全市物流现代化服务水平,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社会化、专业性技术服务和资源支持。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运输条件及信息网络系统。
  第一,统筹物流基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基础配套、企业运作的原则,结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分布,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制造业和商贸业发展布局规划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建设各类特色的物流基地。鼓励物流企业向物流基地集中,引导重点物流基地突出产业特色,完善服务功能,提供综合服务水平。
  第二,构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加快建设物流信息平台,选择重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现代化示范企业,以点带面,加快发展。
  第三,落实推动物流企业发展政策,创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四,加强物流基础性工作,完善物流管理体系。一是推广应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LCPS。二是提高物流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集装箱运输。三是要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加强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四是加强协会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协会协调、行业自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四)建立协调机制,创造良好环境。
  1、结合生产资料流通链接生产生活,行业多、门类广的实际,与政府各相关部门协调建立推进保障机制,研究制定促进生产资料流通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产业政策。
  2、根据生产资料流通业边缘性特点,通过政府支持、市场引导、企业为主体联合运作的方式,组织开展相关展会活动,扩大采购规模,在大型重点工程、产业供应链方面,搭建生产资料供需平台,推进生产资料行业快速发展。
  3、加大宏观管控力度,建立符合沈阳生产资料流通业健康有序发展,与相关执法部门参加的监督检查机制,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为生产资料流通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