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业现状与商贸物流业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 2011-08-08 12:50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这几年,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形势很好。“十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1%下降到2005年的18.5%,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16.8%。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进一步下降为18.3%,物流业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上升到17.1%。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业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上升到17.9%。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第一,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务实推进物流业发展,制度和政策环境有较大改善

  继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之后,今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及其组成单位,都在研究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如国家发改委今年委托联合会进行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和税收管理改革方面的研究;财政部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商务部进行商业物流政策方面的研究,出台了《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开发银行正在委托我们做《关于开行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物流税收试点企业已有两批197户,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第二,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加入WTO以来,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企业借助其实力和管理优势,采取独资、合资和并购等多种形式加快业务整合和规模扩张,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上石油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升高和在设施、设备、技术方面投入的增加,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平均利润率进一步降低。增值服务、业务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新领域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三,物流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供应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

  经过近年来加速发展,我国多种所有制、多种运作模式和具有不同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逐步出现,并加速成长。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重点物流企业调查显示,2006年前50名物流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4家,超过50亿元的有8家,超过10亿元的有34家,排名第50位的为3.5亿元,比2005年的第50位增加了1亿元。随着物流企业成长成熟,大企业做强做大,小企业做精做细,市场定位更加明确,出现了一批具有经营特色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我国物流供应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第四,企业物流分离外包速度加快,二产与三产联动发展

  随着物流业发展,企业物流观念逐步由“小而全,大而全”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转变。据对重点制造企业的调查,2006年,销售物流外包以5%-10%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已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1%。企业物流外包由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环节向增值服务和一体化物流模式延伸,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渗透,二产与三产联动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

  第五,港口物流加速发展,区域物流加强合作

  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300万标准箱,双双保持世界第一的位次。上海港货物吞吐量4.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171万标准箱,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与此同时,区域物流合作出现跨区域、跨国、跨境趋势。珠三角与泛珠三角,长三角与泛长三角,天津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地区,北部湾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等,物流合作开始加速。在与邻国物流合作方面,东盟中国10+1,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欧亚大陆桥的建设等,也开始对中国物流格局产生影响。

  第六,物流行业基础工作全面推开,物流产业地位已经确立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物流统计工作体系开始建立,物流标准化工作按计划推进,物流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全面铺开,物流新闻与信息工作蓬勃发展,物流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今年以来,根据全国整规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行业信用评价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启动了对物流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首批24家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已经正式发布。由人事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的评选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工作正在进行。物流行业基础工作的开展,为物流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在看到我国现代物流业新进展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我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实际。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我国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商贸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入一个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有这样一些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商贸物流规模扩大和结构调整的趋势

  “十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需求出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23%。扣除价格因素,需要运输、装卸等物流服务的实物量年均增长15%左右。据测算,1991年单位GDP对物流需求的系数为1:1.4,到2006年已经上升到1:2.8,15年间增长1倍,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十一五”时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物流需求规模必然继续扩大。有专家用统计模型预计,如果“十一五”时期GDP年均增长8.5%,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6.7%的话,到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90万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

   “十五”期间,国内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3.9万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7万亿元,2007年预计可达8.8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由2000年的5.3万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4.3万亿元,2007年预计可达20万亿元。

  商务部《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约11%;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约11%;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约9%,占GDP的10%左右;国内贸易就业人员2010年达到71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2%;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年均增长约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左右;形成15-20家具有全国影响力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内贸易企业及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

  在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商贸物流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从物流主体结构来看,多元化流通主体继续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速度将会加快;从行业结构来看,钢铁、粮食、煤炭、石化、汽车、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物流运作模式的转型开始加速;从具体的品种来看,农产品物流、食品物流、药品物流、冷链物流、危险化学品物流等直接关系民生和社会安全的品种的发展空间将会加大;从物流功能环节来看,配送、包装、加工、信息服务等发展速度快于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从区域结构来看,农业和农村物流将更加受到重视,物流服务由东向西、由城入乡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第二,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迅猛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增强,我国流通领域由过去单一的百货业态,发展为多种业态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迅速成长;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迅猛发展。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06年,我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11%。顺应连锁零售业发展趋势,2006年企业开始积极规划自建物流中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国美和永乐合并成立的新国美集团计划在未来五年建设30个物流基地,统一协调产品分销,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水平。2005年12月,苏宁投资5000万元的杭州物流基地投入使用;2006年2月,具有物流基地功能的苏宁爱普莱斯科技工业园在南京正式投产,总投资达15亿元。根据计划,苏宁在国内将建设15个类似的物流基地,与500个服务网点、30个客服中心形成大型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网络。物美拟建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的、配合ERP系统的中央采购和配送中心,以替代在北京的三个配送中心和在天津的一个配送中心。以全直营为特色的苏果超市拟在五年内形成南京、徐州、合肥三大物流基地,共同为区域内1600家连锁店提供强大的货源支撑。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年度调查统计,从抽样的40家企业看,平均拥有配送中心1.9个,平均面积2.6万平方米,对门店的商品统一配送率为65%。

  据《2006-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共实现交易额1.1万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了48.6%。2006年,有超过80%的网民已经尝试或者愿意尝试网上购物,只有16.8%的网民认为网上购物会缺乏实地购物感受,同时会存在商品质量不能保证、交易过程比较复杂等问题而表示不打算尝试网上购物。据预测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7万亿元,电子商务国际化的势头将更加显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采购与招标之中,这将使针对外贸的电子商务平台更受欢迎。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 2006年年底,全国已有 2600多个特许经营体系,涉及餐饮、零售、洗衣、室内装饰等几十个行业和业态,加盟店铺近 20万家,提供就业岗位近 300万个。

  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对商贸物流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明确市场定位,有自身经营特色,有较强物流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物流能力不强,特色不明显的企业面临新的选择。

  第三,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融合”,产业联动的趋势

  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流通的基本内容。现代物流的发展,加速了产业联动,“四流”融合。许多钢材市场、汽车市场、物流园区等,开始走向“四流”合一。

  如广东顺德乐从钢铁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积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市场。整个市场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钢铁经营商户1200多家,年销售量1500万吨。近年来,这个市场得到改造提升。一是扩大了加工能力,钢材、金属加工企业发展到100多家,年加工能力500多万吨;二是增加了配送能力,为佛山及周边地区制造业集群特别是顺德家电业以及正在崛起的汽车配件业提供配送服务;三是开创了华南电子商务模式,在钢铁行业开展电子贸易。不同产业、不同业态的融合,促进了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有的商贸企业、物流企业进入生产制造企业,实现产业融合,达到了1+1>2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我们刚刚在上海协助国家发改委举办了“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搜集到近百个典型案例。

  商贸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最快的业务是仓单质押融资,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系统。2007年1—8月,中储系统为客户提供质押贷款融资额180亿元,同比增长180%,质押监管业务收入超过4000多万元,同比增长130%。许多民营物流企业开始涉足物流金融业务,包括代收货款、质押融资、等新的业务模式成为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难找到了新的出路,加快了全社会的资金周转。

  第四,商品批发市场强化和扩展物流功能的趋势

  我国的批发市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根据相关统计,截止到2005年,我国有各类商品市场9万余家,其中上规模的批发市场达1万家以上,商品交易额已占到全社会商品零售额1/3左右,近20个大型批发市场的年交易额超过了百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事批发市场经营的从业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近年来,各类批发市场按照现代物流理念改造提升,增加物流功能。有的批发市场已经改称物流中心、物流园区或流通中心,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也是功能上的提升。

  山东盖世国际物流集团从1998年起步,1999年10月成立盖家沟配货中心,2002年成立山东盖家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2003年10月成立了以物流业为核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现有总资产36亿元。已开发建设3100亩,建成了储运、流通和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储运区服务于家电、日化、医药、食品、车辆等产品产业链,日均车流量18000辆、货物流量50000吨、人流量60000人以上。流通区主要规划建设盖家沟商贸流通市场群,主体部分是山东盖世物流农贸大市场,总投资超过5亿元,是集粮油、酒水、茶叶、蔬菜、干鲜果品、农资、花卉等农副产品交易为一体的批发市场。15万平方米的三层商住一体楼、1.2万平方米的交易大厅、10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己建成,2万平方米的恒温冷藏库和10万平方米的常规存储区正在建设。综合服务区重点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宾馆、酒店等后勤服务设施。这样的格局,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批发市场。

  第五,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的趋势

  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的战略措施。这是“物流产业”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商务部《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要求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65%的行政村和85%的乡镇建立和改造标准化“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抓好“双百市场工程”,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改造其物流配送、市场信息、检验检测、交易大厅、仓储及活禽交易屠宰区等基础设施,重点扶持百余家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全国性和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全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加快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实施“新网工程”,以改造现有网络为主,通过整合、优化、提升,突出抓好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等网络建设。2006年,我们参与了财政部组织的“关于促进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课题,提出了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财政应该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成都市温江区、山东省寿光市案例介绍)

  第六,商贸物流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商贸物流也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十五”时期,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0.96万亿元增加到2005年1.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保持在9%以上;创造的税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保持20%左右;从业人员由2000年的4686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6054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

  商贸物流业发展,不仅对于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搞活流通意义重大,而且,可以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浙江义乌1982年才出现第一个有规模的集贸市场。现在,已拥有260多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5.8万个商位,经营人员10余万人,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市场年成交额达315亿元。到今年8月底,外国企业常驻义乌代表机构总数已达到1288家,成为全国外商常驻机构最多的县级市。今年上半年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8.18亿美元。2002年开始运营的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占地450亩,2006年经由这个中心作业的集装箱达349367个,从这个中心发往港口的运货汽车达34909辆次。2007年8月1日义乌至香港开通直通班车。义乌拥有快运固定线路160余条,直达全国除台湾省外的30个省(市)的250多个大中城市,并进行货物中转,延伸至全国较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县级城镇,日发货量达5000吨以上。义乌货运站是上海局管内和浙赣线上目前最大的货运站,几乎每天都有50多个车皮的货物从义乌发往全国各地。义乌机场是浙江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周航班量达到40余班,并已开通香港航线。义乌,从世界小商品的“源头市场”进而发展为区域物流中心。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