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鸣: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综合运输发展规划、管理与发展政策,以及物流规划与管理等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市综合运输、物流规划,参与《物流业中长期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意见》等国家重要交通运输、物流发展文件。
第一次尝试,将冷链的话题同“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联系在一起演讲。为什么将冷链物流和国家战略放到一块来谈,理由有三个。
第一,冷链物流注定会成为中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之一,因为中国的人口比美国多十亿,中国还有5年时间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中国人在吃喝方面不能再凑合,必须要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依托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培育一个世界级的产业,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第二,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有人说我们将面临困难和考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幸福的困难,因为我们正在从过去粗放的发展转向更为集约、高效的增长。中国今天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是以空间结构的调整为重大战略支撑的,要实现调结构、转方式不是在经济总量上做文章,而是要通过跨区域、跨管理的经济合作来进行,而这种合作对于推动冷链系统建设和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和高质量的消费需求,而我们的资源和消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城市所需要的消费物品和资源提供地在空间上是分离的,比如北方需要的瓜果,大部分是由南方地区提供的,将来可能由东南亚地区来提供。空间的分离决定了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将会以通道+枢纽的方式来进行布局。
接下来,我谈一下两大国家战略对经济、物流和冷链方面有哪些影响和机遇。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国家两大战略。中国想解决跨越行政区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原来的设想是在沿海经济获得大发展以后,通过产业梯度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西部经济确实在发展,但与沿海经济的差距在不断地拉大,而不是缩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提升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而“一带一路”战略就是新路径。“一带一路”把中国和周边国家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过去处于末端的西部地区成为面向中亚、西亚、欧洲的重要前沿枢纽,进而通过前沿枢纽的积聚和辐射来解决中西部发展的问题,这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原因。此外,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将占中国经济总量近40%的沿江区域串接起来,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实现沿江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之所以新,在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已经从过去相对分割、以点(小片、行政区划)为主的分散发展,逐步向通道化连接各个经济区域,推进区域之间整体协同发展转变,形成中国国内区域之间密切联系,以及向外多向辐射、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提升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纵深、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培育内生性能力强的城市群、提高陆海双向国际辐射能力。中国要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先实现国内跨区域的整体发展,探索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经验和管理能力。
为建立统一国内市场,必须提升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发展能力。在现代产业组织模式下,物流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之间的联动,通过供应链管理技术将相关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是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重要手段。
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核心是区域之间、城市之间广泛的经济合作,实质是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机遇供应链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物流业具有重要的先导性和战略性,这也是国家重视物流业的重要原因。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运作机理较为复杂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正是由于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互联网、互联网+搅动商业模式巨变的时代,物流业不仅不能幸免,反而成为这种巨变的重要载体。物流企业纷纷加入谋变的行列,也使得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成为非常具有难度的一项工作,现在的问题是:物流业如何谋求变革?物流政策如何谋求创新?
物流业相关活动环节的非规模经济性导致了物流业的平台化和网络化发展变局,如何按照物流产业发展特征和规律,以及物流与经济、产业发展关系,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成为物流产业发展、也是物流业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向和关键问题。
当前,对于各类物流企业而言,从需求、供给和供需匹配的角度,迎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寻求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希望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和实现规模扩张企业的必做课题、也是重要课题。对于物流企业,目前较为前沿的课题是供应链物流系统、物流资源整合与发展平台、物流运作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战略性调整,对物流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跨区域服务一体化,以及城镇化地区物流服务高效化的新要求。
(一)跨区域物流通道建设要求
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辐射范围的物流通道建设要求,而且需要实现高效互联互通,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对匹配的物流能力需要,应重点强化国内、国际和城际三个层次和辐射范围的物流通道设施建设。
(1)国内通道。为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联系功能,需要在既有全国性和区域性运输通布局建设的基础上,强化由各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体系的支撑,需要调整相关规划,以便在规划指导下,推进沿长江、进出疆、出入藏,以及与这些通道联通度高的中、西部地区物流大通道建设,需要加强与沿海重要港口物流枢纽联系的物流大通道建设。
(2)国际通道。建设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规划建设的国内通道联系紧密,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陆上和海上国际物流通道的建设,包括推进中巴、中哈、中蒙、中俄、中塔阿伊、中吉乌等铁路物流建设,以及泛亚运输走廊,中老泰、中越和中尼印等铁路物流通道建设和相关公路物流通道的建设,构建以中国为物流枢纽、衔接欧亚、打通欧亚联系的高速陆上物流走廊;积极打造国际海上港口物流枢纽,形成国际海上物流通道系统。
(3)城际通道。强化与跨区域国际、国内物流通道紧密联系的城镇化地区高效率城际物流通道建设,形成支撑通道运行的物流服务枢纽,并以枢纽为网络化物流组织中心,串接跨区域国内、国际通道,有效发挥通道集聚功能和提升通道辐射能力。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推进,具有启动示范性,要通过京津冀地区的启动示范,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相关城际物流通道和枢纽建设积累经验和探索发展机制。
(二)国际国内物流服务一体化要求
物流通道设施仅仅解决了国内区域之间、国内与国际简的互联互通问题,要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国家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调整,必须在通道上承载具有一体化特征的国际、国内高效物流服务,为中国产品和产业走出去提供强大、高效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支持。
(1)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和配套的物流服务。在中国国内运输一体化尚存在地区分割和运输方式之间壁垒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的倒逼机制,加大各种方式的联运服务的发展力度,依托多式联运构建有效打破各种运输方式界线的综合物流服务系统。
(2)加快物流服务“走出去”步伐。物流服务走出去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中国物流服务企业要具备国际化的服务能力,不能仅限于在国内范围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要跟随产品、产业走出去开展延伸的全方位供应链物流服务,提高中国产业、产品的附加价值。二是中国要主动参与甚至引领国际双多边的运输、物流协定,以及相关的标准化等,为中国物流服务走出去提供制度安排和机制保障,彻底解决中国物流服务走出去的被动局面,改变无论是比中国经济落后还是比中国经济发达,中国在与这些国家交往中物流服务都很难走出去的被动局面。
(3)实现运输服务向物流服务的转型。运输服务必须站在国际化发展的高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创新和“走出去”方式的创新,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以适应内需与外需紧密结合的现代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布局发展,以及流通方式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支撑下向网络化、集约化、一体化运作方向转变的需要,使区域运输服务系统具备提供多成本组合模式、多方式选择便利性的多元化物流服务特征。
(三)城镇化地区物流服务高效化要求
对于城镇化地区而言,物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高效化,通过高效化满足不同层次的高效物流服务需求。
(1)建设城际高效物流服务网络。要在城镇化地区形成有利于各种经济要素流动、集聚和扩散的物流网络系统,为城镇化地区依托中心城市培育现代产业布局发展能力创造物流条件,使城镇化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为跨区域经济联系和协同发展的节点支撑;为中小城市孕育产城融合的城镇化发展能力,形成与中心城市的配套、合作和衔接发展,奠定坚实和可持续的物流效率基础。
(2)培育城镇化地区物流枢纽。依托城际高效物流系统和城镇化地区经济中心城市,培育城镇化地区物流服务枢纽,为物流要素的聚集和物流服务合理化提供支撑。城镇化地区物流枢纽既是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形成枢纽支撑的需求,也是发挥枢纽带动作用培育中西部地区向西开放前沿高地的需要,要通过打破城市之间的界线,形成具有综合物流组织能力的各种物流枢纽。
国家加快和高效实施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对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
(一)国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机遇
面对新经济空间格局将为中国几乎所有区域带来的转型升级发展机遇,各省区市均高度重视参与建设。为防止盲目建设和发展,防止国家战略的地方化倾向,必须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强化区域合作和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要求,突出建设和发展重点。对于冷链物流这种跨区域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物流系统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发展机遇。
(1)突出战略性、据点性冷链物流枢纽节点建设。一是要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新疆和福建的战略性物流等枢纽节点的规划和建设,形成海向、陆向两大前沿战略枢纽节点支撑能力,为各大通道的建设和相关节点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提供支撑;二是要加快沿“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内陆物流枢纽据点的建设,为内陆地区聚集产业发展资源和培育具有扩张辐射能力的产业提供物流服务保障;三是加快长江沿线航运中心、江海联运中心和重要港口为依托的多式联运中心建设,提高与“一带一路”的衔接性和整体运输、物流服务组织能力。
(2)优化重要物流通道建设。重点是进出新疆、西藏的铁路运输大通道,以及联通福建的铁路通道,沿长江的综合立体运输通道的建设,并实现这些通道之间的有机、高效联系,构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大运量交通通道骨架系统。围绕交通通道骨架系统,消除断头路、提高联通性,实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重要物流枢纽节点的双向辐射,在枢纽的支撑下构建能力匹配、路径合理的物流网络,提高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下的物流网络系统效能。
(3)推进辐射能力强大的冷链物流服务系统建设。沿“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物流通道系统和依托物流枢纽系统,加快对产业布局发展具有供应链服务组织能力,以及跨区域国际国内贸易具有强大支撑服务能力,具备辐射国内、国际两大区域的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建设,形成适应农产品、食品等冷链物流服务系统区域分拨和国际国内终端配送服务系统,整体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能力、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和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二)国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机遇
国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际冷链物流通道和境外陆、海冷链物流枢纽。
对“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在铁路通道规划和建设中,必须明确战略突破方向,以南亚中巴铁路通道为核心,西亚中塔阿伊、东非铁路通道为重点,中亚中吉乌、东南亚孟中印缅等通道为辅助,并强化境内通道与国际通道的衔接匹配。
对“长江经济带”战略具有重要作用的沿海、沿江枢纽港口为依托的冷链物流枢纽的建设,以及国际海运冷链物流通道的建设。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