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商平台到实体商场,今年“双十二”格外安静。“双十一”的“退单潮”、人身安全以及收入稳定等影响因素的叠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十二”的消费冲动。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统筹,及2023年“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指导方针的确定,消费信心的恢复周期有多长?有业内人士预测,明年五一可能会出现一个拐点。
平台无大促、无盛典,今年“双十二”静悄悄
截至12月13日,包括阿里、京东等在内,没有一家电商平台公布“双十二”战绩,这个购物节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2009年,双十一购物节在天猫诞生,为弥补中小卖家流量缺失的问题,淘宝创造了双十二,同时京东、苏宁等各大平台及不计其数的商家都参与其中。“双十二”购物节是各大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年底冲刺的最后一搏,更是剁手党的购物狂欢。然而,继双十一失去热闹之后,今年“双十二”显得尤为安静。不同于往年铺天盖地的广告开屏、热搜造势、购物攻略各种宣发手段,今年各电商平台营销力度、声势变小。天猫、淘宝等平台的官方账号都鲜有“双十二”相关的宣发,不仅没有预热,各大社交平台的购物攻略和宣传海报也不见了踪迹。
记者打开天猫和京东PC端首页,天猫基本上没有活动加持,京东只在类目上有“双十二”身影。12月12日当天下午,热搜上也没有相关内容。此外,今年“双十二”的促销力度也少了许多亮点,大促从12月10日延续到12月12日,淘宝每满200元减30元,天猫满300元减40元,优惠力度基本无二。
“双十二”期间,主播动作平平,无造势、无宣发。今年以来,曾经声势浩大、群星齐聚的“双十一”晚会不见了踪影,与之并驾齐驱的“双十二”购物节存在感不断降低。用户的消费动力不足或许是平台不再往“双十二”积极投入的原因之一。
商场热度低于预期,商家备战年货节
登上热搜的话题是#这个双12静悄悄#,而不是“双12狂欢大卖”。这种场景在街头巷尾和城市商场表现也比较明显。
12月11日、12日,记者走访正弘城、中原万达、熙地港、锦艺城、瀚海海尚等大型商场,场内人流量并未出现激增的场面,只有餐饮店、超市、服装店等人们生活必需品购买场所,有一定的人气,且多为年轻群体,鲜见老人、孩子,其他场所人流量低于商家预期。
就“双十二”购物节而言,商场内部也组织了大小不一的促销活动。部分商场如中原锦艺城推出“双十二有好货”特惠活动,丹尼斯大卫城借助丹尼斯集团25周年庆时机,推出为期一周的年终购物盛典促销活动。
据记者调研得知,以年轻群体为核心客群定位的商场热度略高于以家庭消费为核心客群定位的商场,部分商场开展“双十二”促销活动,有的是通过活动来对市场进行试水,感受恢复情况,对春节前的大促做一些预热,有的则借机店庆制造一些叠加效应。
郑州主城区的商场、购物中心、街头巷尾,热度回升缓慢。整体上消费热度的恢复距离预期还有较大差距。
郑州市民刘平于12月12日到中原锦艺城吃饭,刚好赶上“39元/69元电影套餐”的“双十二”促销活动,可看最新上映的阿凡达。高兴之余,他说,连续几个月工资下降,除了出来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其他消费也都无力开支了。
“双十一前前后后已经把能买的都买过了,钱包也掏空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再有购物冲动。”刘平说,有时候会逛一逛店铺,但犹豫半天,咬咬牙还是没有下单,“感觉双十二的优惠力度比双十一要小一半,与优惠力度相比,还是倾向于理性消费才行。”
“往年我们店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能抵得上平时一个月的销售额,但‘双十二’的销量与平时持平。”一商家告诉记者,“双十一”活动已经透支了公司的投入预算,无暇顾及“双十二”,临近年关,还是把销售重点放到年货节上。
资深商业观察人士沈先生分析认为,消费复苏具有滞后性,当前环境下首先确保人身安全,其次收入有所提升且稳定,各种能力积蓄后消费才会爆发。就商场而言,预计明年一季度将加速复苏,五一会出现一个拐点。
物流快递物流恢复缓慢,影响消费冲动
“双十二都到了,十一月买的快递还没收到。”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事实。
郑州市民邓先生趁着“双十一”活动在电商平台囤了两箱白酒,下单之后从此杳无音信,每次查询均显示“受所在地疫情影响,可能会出现商品配送延误”。在此期间,邓先生取消订单,但货物已经抵达航空港中转站。经与商家沟通,可以原价退回,但由此产生的成本支出却让商家叫苦不迭。与“双十一”的“下单潮”相比,之后的“退单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十二”的消费冲动,也给电商商家和快递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
与此同时,部分地区11月份快递延迟,导致前锋仓、中转仓以及“最后一公里”运转压力过大。11月30日零时,郑州宣布解除临时性管控,位于郑州市中原区某居民小区的菜鸟驿站网点从第二天开始,收件、退件逐渐激增。
据店家周强介绍,放开后,货量猛增,但快递员的人手特别缺。一方面,部分快递网点暂停且恢复缓慢,有一些快递员提前回老家了,导致无法正常揽收、投递,单量下降,影响消费者订单的正常处理;另一方面,快递员每天要接触不同的人群社区,在当前的疫情新形势下,感染风险加剧,让本来就不多的快递员数量再次雪上加霜。
深度科技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期快递疫情停滞,卖家买家、购物平台,物流运输,快递员收发派送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双十二促销力度不小,但是买家大量下单后不少卖家无法配送,在途运输的包裹到达有关城市也无法派单,给经济恢复带来了不利影响。快递企业业绩受到冲击,第四季度业绩不及往年乃至下滑成了大概率事件。”
自疫情发生以来,保证物流畅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循环不可懈怠的关键节点。从“双十一”到“双十二”,虽然快递停滞现象时有发生,但部分快递企业仍推出积极措施,为“双十二”助力。12月5日,邮政速递将与海航航空集团合作,复用近800架飞机和国内外近1800条航线,业务覆盖国内外300余个城市和地区的优势,实现国内、国际邮(快)件运输业务直接合作,扩大次晨递、次日递覆盖范围。12月7日,申通快递宣布设立5000万元帮扶基金、未转运快件免除运费,助力网点加速恢复。据媒体援引国家邮政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的物流行业景气度正在快速恢复。11月27日以来,全国快递日均业务量连续稳步上涨。到12月11日,邮政快递揽收量约4.41亿件,环比增长20.5%;投递量约3.88亿件,环比增长0.3%。而对比2021年12月12日,国内全天邮政、快递揽收快件为4.6亿件,接近去年同比峰值。
地方政府多地以“双十二”为契机提前布局春节消费
不论是电商平台的特惠刺激,还是快递物流的缓慢恢复,都无法抑制消费的疲软。在政府层面,对于拉动消费复苏,提振消费意愿,也正在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经记者不完全梳理统计,全国多地正在提前布局明年春节促消费活动,有的直接将活动期限延至正月十五。其中包括:
12月12日,甘肃陇南市举行“双十二”促消费系列活动。全市商务、电商系统将市内市外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增加大宗消费,持续组织成品油、汽车、家电、商超、餐饮住宿等商贸企业,以发放消费券、企业奖补、打折优惠等方式,释放消费潜力,全面促进消费升级。甘肃全省同步举行商贸流通复商复市。
12月11日,江苏苏州举行“百亿让利笑拼苏州”第三届“双12苏州购物节”,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以及商务部驻南京特派办特派员站台。购物节推出12项主题活动,并围绕数字生活消费服务场景,设计了本地特产、时令美食、苏州智造、江南剧场、老字号等服务模块。从“双十二”起至明年元宵节,全区43个重点商超单位共计划开展大小活动60项,覆盖双十二、元旦、春节、元宵节等多个节点,多渠道开启购物狂欢。
12月8日-19日,广州市政府分三轮不间断发放消费券共计3000万元,派发的消费券涵盖轻茶餐饮、超市、电商、正餐住宿、百货五大类,面值从10元至100元不等。在深圳,新一轮的“乐购”活动也已启动,市民购买电子和家用电器等,最高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活动期间每人最高补贴2000元。同期,海南也正式启动了“离岛免税跨年狂欢季”,活动到2023年正月十五结束。
据记者了解,借助“双十二”热点,部分银行推出年前出行季、年货节和年终奖理财等刺激措施,春节期间则主打“超级红包”吸引消费者,以适时全新切入点刺激消费。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号召下,部分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台的携手促销惠民更有了另外一重意义——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助力释放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信号。
专家研判复苏具有滞后性,消费信心需逐步恢复
2022年,面对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大稳经济的政策力度,经济增长触底回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指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这意味着,2023年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CBRE世邦魏理仕郑州公司副总经理、商业部董事张桐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认为,“双十二”购物节的“安静”并不意味着消费需求的减弱,也不意味着购物节的“式微”。他表示,审视消费领域,消费信心和数据的回暖,也注定要经历一个过程与缓冲期,远期看总体不会影响国内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时期内,消费者对消费预期将趋于理性和保守。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各地进行防疫措施的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是积极的、深刻的、长远的,不论是对生产、消费、投资、外贸,还是对人们的心理信心,甚至对经济的预期等,都会产生积极而又重大的影响和变化。
宋向清表示,餐饮、旅游、住宿等服务业将会迎来复苏,市场需求得到有效提振,企业复工复产有利于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经济循环更加畅通,外贸外资得以恢复,尤其是经济的常态化运行,会极大增强大家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对经济增长的预期。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