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公铁水联运是最经济的路线,由水路,铁路长距离运输,两端借助公路运输,实现端到端的服务。但目前的问题是,公路与铁路企业的接驳等,需要较长的协调过程,作业流程较为繁琐,有统计资料,在铁路运输全程中,铁路运行时间只占三分之一,绝大多数时间耗费在货物中转,组织协调上,从而使得货物的在途时间及库存成本大幅提升,这就需要数字共享,通过运单签发、机车调用、场站作业数字打通,实现无缝衔接,以降低成本。
目前来说,虽然公路和铁路运输都在激烈地抢占物流市场资源,但在大宗运输这一块,公路和铁路必将从竞争走向合作,各自在大宗物流中扬长避短,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有效衔接,达到1+1>2的成效。
搭建数字化公铁联运管理平台,首先需要建立起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再实现铁路、公路物流企业之间的业务对接,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使货主、客户能够可视化地跟进物流状态。
“一单制”是畅通大宗物流,实现降本增效的重大举措,而一单制的根本是标准的数据集合,通过无缝的信息流转带动线下不同物流实体间业务衔接,串联起全程物流各阶段业务数据、单据,形成涵盖全程物流所涉及的所有物流主体的完整的数据链,达到一次收费、相互认证、一单到底”服务方式。
也就是说数据打通“一单制”联运模式,打通海关、铁路、港口等数据,公铁水协同运输降低能耗与成本。
随着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我国大宗物流数字化基础逐渐完备,各大宗物流头部企业纷纷启动集团级物流战略,投身数字化物流平台建设,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大宗物流平台将成为今后10年最重要的赛道。
未来智能化在大宗物流中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如通过智能配送功能,可根据不同货物特征推荐配送车型,根据配送目的地智能生成配送路径和货物装载顺序,并按配送成本进行排序。
比如通过对大量运输数据的学习和分析,算法可以预测不同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从而为车辆规划最优的运输路线,据说,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后,运输里程平均缩短了15%,运输时间缩短了20%。
大宗物流仓储是其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在仓库中部署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可以实时采集货物的存储环境数据;通过对历史出入库数据、库存数据、销售数据等的分析,可以实现精准的库存预测和补货计划。
大宗物流正逐步构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透明化和高效运输网络的构建,数字化不仅能够提供准确、实时的货物信息,还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数字化不仅是保障货物安全和货权清晰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动大宗商品物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