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无形:合力叉车信息化之道
2011-01-21 13:22
每台设备。他举了一个例子:他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做过咨询,那个企业明确提出很多很多事情在它的系统里面可以不监控。比如说领料,一般的企业可能还要有凭证,还有走一些手续,但是这家企业全部按照生产BOM的需要发料。仓库定期盘点,如果损失在2%以内可以视为合理损耗。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认为:他们企业主要目标是争取更多的客户,销售更多的产品,如果系统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在这方面进行提升,损失那2%是值得的。当然,张孟青坦承,合力作为稳步成长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但是合力在实施信息化的时候,也会考虑为某些缓解的精细化所付出的成本,是否值得的问题!
在张孟青眼里,成本不仅意味着直接的开支,还有很多间接的成本比如管理成本。合力的生产模式属于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数量不多,但是种类非常多,变化快,同一物料编码的物料,版本不同,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分开管理的,但是在合力的系统里面就没有分这么细。这并不代表合力忽视了一物一码的编码原则,而是合力发现,因为变化太多,如果全部区别对待的话,所付出的成本可能远远大于所带来的效益。于是我们发现,实际上物料的很多变化,并没有体现在系统当中,这是合力的独特思维--简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如果用现在流行的企业信息化构架去看合力的信息化,会发现在合力的信息化版图中缺少了MES这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合力并非缺少财力或者执行力去实施MES,而是认为目前实施MES的时机尚不成熟。
让我们来看看合力是如何衡量MES实施的投入/效益的。
假如上了MES后,一个工人按照任务要求搬运一个物料到另外一个事业部,他一按按钮,MES就开工计时了。这时候这个工人推着车子往前走,手机响了,他接一个电话,花了30秒,然后继续送料直至结束,那么这30秒计入成本么?从MES的统计来看,已经把这30秒计入成本了,但是事实上企业不应该把它计入成本,因为这不是企业应该支付的。
现在有非常多的成功的企业研究生产动作,研究流水线,研究精细化生产。因为从管理角度上说,如果企业精细的去管理这个事情,会发现有太多的地方是可以节约出来的。企业为每个员工支付工资,是按照他们的理论工作时间支付的,因此作为管理者,希望让所有的员工在理论工作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它的负面效应也非常明显--会让人感觉企业会把员工的每一滴血汗榨干。
张孟青认为,企业管理要人性化,要保证所有的员工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保证了生产,又保留了一定自主的时间。那么由此带来的损耗,企业是必须要承担的。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企业为这样的一种人性化管理支付的成本,就是一种社会责任。
当然MES实施后,精细的地方还不止如此,合力重点衡量的,是如此精细的管理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的支出是否值得。
合力的信息化价值观使得信息化系统简约而有效。而很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时候,只看到了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效益,缺忽略了为了达到各种精细化管理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导致很多"看起来很美"的信息化系统成为摆设。
5、信息化最终要为企业的决策服务
对于合力的信息化建设,张孟青始终保持冷静与理性的态度。
在合力工业园的建设过程中,董事会出于环保的需要,由以往采用焦炭提供能源改为直接使用电能。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董事会下了很大决心,因为当时焦炭的价格很便宜,更换能源设备,不仅重新购置设备的成本很高,而且新区的能源费用支出也会高出一截。然而,时过境迁,这两年焦炭价格翻了几倍,而电价不仅没怎么涨,还分了峰谷电。董事会当年一个出于环保的决策,让合力每年少支出好几百万能源费用,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意外之喜。
然而,张孟青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当年的决策跟现在相反,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如何能够做到科学决策? 他认为,企业决策靠的不是侥幸,也不是靠的所谓的"眼光",而是靠很多很多的经营数据,只有在这些数据上分析出来的结果,才能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因此张孟青又将眼光投向了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信息化系统。在他看来,现在的合力,需要的不再是铺摊子,而是如何提高这些系统中的信息质量。因此他大力的要求各车间,各事业部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当然,也有不少人抱怨说,系统里面这么多数据,从来也没看见领导去关注过。但是张孟青认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旦公司需要就某些经营事项进行决策的时候,这些数据都是宝贵的分析材料,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将直接影响合力叉车的未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