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所谓的冷链,其实是打了折扣的,消费者还面临着‘温度打假’的问题。”15日,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冷链产业的发展亟须建立诚信体系。
近年来,冷链一直是物流行业的热门话题。所谓的冷链,就是指易腐食品或药品的低温运输、储藏供应链系统。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冷链设施缺乏,果蔬、肉类、水产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和40%,与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相差甚远。
“冷链产业现在就是喊得多,但是真正做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王国利表示,虽然冷链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首先,冷链物流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必然会增加物流成本,其次,我国冷链物流基础性研究薄弱,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再次,业内缺乏诚信体系,存在着“温度打假”的问题。
“现在很多所谓的冷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王国利举例说,消费者到超市里买速冻水饺,尽管包装上的储存条件写得清清楚楚,但是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运送到超市的,消费者无法获知,也缺乏相应的品质检测手段,也就是所谓的“温度打假”的问题。
据了解,日前,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冷链产业示范工程已经结束试点并进入正式建设阶段,“届时,每一种来自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农产品品类身上,都附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证’——产品质量追溯码,它包含了田间地头、加工车间、运输途中摄像头记录下的所有信息。借助冷链产业物联网信息管理平台——光纤传输、远程监控,消费者可在卖场内实现商品质量追溯查询,与生产厂家‘零距离接触’。”相关人士表示。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