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同探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接合作途径

来源:泉州晚报 | 2011-09-08 11:31

  昨日,由商务部主办的海峡两岸农产品冷链物流研讨会在南安水头召开,两岸业界人士、专家学者首次就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和销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探求两岸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接合作的方式途径,一致呼吁打造两岸冷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让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冷链物流“不掉链”。

  断链年损失1500亿

  “就两岸冷链物流合作,举行由来自两岸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专家学者参与的研讨会,这还是首次,碰撞出很多思想火花。”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开哇副司长如是评价此次研讨会,并表示争取在今后的决策过程中充分吸纳研讨会上涌现的观点和建议。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的在90%以上。相比之下,我们差距太大,市场发展空间极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院院长李锦莹介绍,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是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类比重只占全部蔬菜的5%,肉类只占15%,水产品也只有23%。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更是直言:现阶段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不少在生产、屠宰、储藏环节采用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阶段又出现了“掉链”。

  一位长期研究农产品加工、运输与贸易领域的学者指出,按现值计算,大陆新鲜食用农产品因冷链流通的不完善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1500亿元人民币。

  五年增容1000万吨
  “冷链流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基础。”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王则金在研讨会上呼吁,因得不到有效保鲜和冷藏运输而造成易腐食品的腐烂损失率,水果约为25%,蔬菜约为30%、肉类约为3%—5%,要改变现状,唯有走冷链物流的流通方式。

  大陆已经迎来“冷链物流时代”。眼下大陆冷库容量增长非常快,2009年仅为1500万吨,目前各类冷库总库容量约为1800万吨。国家发改委今年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争取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达到增加冷库容量1000万吨的目标。李锦莹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项目的召集人,在她看来,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将获得政策、资源整合、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大的支持力度。

  三种合作路径供选

  研讨会上,台湾业界人士带来的冷链物流业经验,给大陆同行极大的启发。台湾环球物流公司总经理曾鸿清以控管泛亚栈板物流为例,介绍了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适合两岸食品(冷链)安全的解决方案。“运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解决方案,即时掌控农产品温度等方面的信息。”曾鸿清介绍,在没有大量资金满足采购冷藏车需求的前提下,为物流经营者提供即时的产品温度资讯,以便科学判断、合理迅速处置农产品,实现价值最大化,显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已经来大陆投资7个年头,台湾南泰货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贤对两岸冷链物流对比更具发言权。“物流成本是台湾农产品与大陆农产品竞争的最大压力所在。”正是为了更好地缓解这种竞争压力,李学贤携台湾公司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尝试与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联手成立新的冷链物流公司。此外,他建议两岸在食品安全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合作,加快台湾农产品“登陆”步伐。

  存在的互补性,决定了海峡两岸农产品冷链物流合作大于竞争。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火全提出,ECFA时代两岸冷链物流合作,有技术合作模式、“冷链特区”、“早期收获”等三种可选择的路径,其中基础保障就是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