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及其物流需求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13-12-19 16:24 | 作者:物流技术与应用
  一、汽车产业集群及其优势


  “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明确提出的,随后在学术界被广泛使用。产业集群又称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特点,这是由汽车制造工业的行业特点决定的。汽车是复杂的机械,又是品种多、产量大的商品,这就决定了汽车的生产是高度发展的大工业生产。汽车生产的现代化大工业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特性和社会特性。技术特性包括:高度的分工、流水作业、机械自动化等;社会特性是指高度发展的社会化组织、竞争和经济的生产规模、不断地新陈代谢。汽车制造拉动的相关产业链非常长。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显示,汽车工业是一个
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这巨大的乘数效应是任何其他产业都望尘莫及的。汽车制造生产首先需要上游材料产业的配套发展,包括:铁、石化、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在中游生产制造环节,汽车产业给机械电子、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行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到下游产业,汽车产业又有效地拉动了物流、金融、保险、销售、广告等服务业。汽车制造产业的这些特点决定,这个产业必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一辆汽车由数以万计的零件组成,但汽车不是由这些零件直接组成的,而是由若干零件首先组合件或部件,小的合件或部件组成大的部件或总成,某些总成构成为系统,许多系统综合起来构成汽车。这些零部件可归纳为四大类;发动机,车身,底盘和电器设备。汽车生产的经济效果与其规模有密切关系。生产规模愈大,其经济效果愈好。这不但是由于总产值和利润增加,而且也因为单位成本的降低。


  汽车工业发源于欧洲,但现代汽车工业的形成则始自美国。美国汽车制造首先采用了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为大规模生产服务创造了条件。由于总装采用流水作业,大大加快了速度,各分装工序和其前的加工工序就不得不采取同样的措施,于是整个汽车生产逐步转移到流水作业的方式上来。总装方式的改进带来生产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了运输零部件,总装车间大量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输送带,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汽车产业集群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汽车产业集群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相关企业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完善了产业链,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汽车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产品创新。在一个资源密集的环境中,可以刺激企业不断进步和扩大优势的产业内部环境,促进生产要素(人力资本、资金、知识资本
)、市场需求、支撑产业及企业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增强的体系。第三,汽车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强专业化。在产业集群中,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相关配套企业)会追求在一个细分市场做大做强,从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二、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分布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建设也有意和无意地建设一些产业集群,只是当时并非以产业集群来概括,而是在一个区域以某一企业为核心,建立大规模的相关配套工厂,如一汽和二汽等等。
19537月,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成立。1966年重点建设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同时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重点协作配套厂。这些工厂的建设为后来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集群化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研究结果表明,集群效果最佳、最具竞争力的是长三角地区。


  产业集群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在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的带动下,各中小企业一方面按照大企业的要求,为其加工、制造某种产品的零部件、配件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面又完成相对独立的生产运作,取得自身的发展。以长三角为例,聚集了大批具有竞争力的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其中,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拥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两大轿车合资生产企业和上汽股份汽车公司,在上海周围有安徽奇瑞、浙江吉利等国内自主品牌汽车,
50多家世界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也聚集于此。


  在世界汽车产业链条上,欧美日发达国家在汽车制造生产的核心部件、核心技术上仍然保有领先,甚至占有垄断性的优势。根据《美国汽车新闻》(
Automotive News)公布的2013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名单(根据供应商2012年配套市场业务的销售额进行排名),在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连续3年蝉联百强企业前三名的依次是德国博世集团、日本电装集团与德国大陆集团。而国内零部件配套企业甚至很难出现在世界前100名的名单当中。这就造成了我国整车制造生产企业的核心配套部件仍然是以国际采购为主。例如,国内对自动变速箱总成的进口金额每年高达300多亿元,多年来一直位居汽车零部件全部进口金额的第一位。而在其他的非核心零部件上,如底盘零部件和车身零部件上,国内企业由于具有人力成本等优势,发展较为迅速。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出现了产业聚集的情况,其地理分布既与整车制造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又不完全重合。长江三角洲占有汽车零部件产量主要份额,达到
44%左右:其中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零部件制造中心,占总产量20%,浙江和江苏分别占14%10%左右。其他区域,如吉林、天津、山东、湖北、广东、重庆等也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重要区域。


  专家指出,在未来几十年中,我国汽车产业将面对着持续、巨大、日益精致的市场需求,只有加强企业间分工协作,实施产业集群化,从产业价值增值的角度,使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并形成合力,才可以实现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并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汽车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特点


  产业集群物流,简单地说是指连接集群内企业以及集群间企业的物流系统,是集群内企业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的核心。与企业物流相比,产业集群物流更侧重从产业集群供应链角度出发,注重集群内企业间的物资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等物流活动,旨在更好地满足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物流需求,通过不断降低集群内企业的物流成本及交易成本,以提高产业集群核心竞争
优势。


  具体而言,汽车产业集群物流有如下特点:


  1
﹒多样性要求


  产业集群不仅具有空间的特性,而且具有产业的特性,实际上产业集群是一个具有空间和产业关联的网络。产业集群的各种横向或纵向关联的企业往往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它们对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的功能要求及对服务档次的要求各不相同,使物流服务本身表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分散化的特性。汽车产业集群的产业关联度很高,产业链条较长,所涉及行业较多,各个不同的行业所需的物流服务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即使对于汽车生产的不同环节,所需的物流就可能有整车物流、零部件的入厂物流及零部件的售后
物流。


  2
﹒专业性要求


  专业化生产是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之一。在产业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也正因为如此,使产业集群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随着生产分工的专业化,必须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来支撑生产的专业化。由于各个不同的产业集群对物流所用的工具、载体、运作平台等是不同的,这也要求汽车产业集群物流具有行业物流的专业性。


  3
﹒物流服务的短距离性


  集群物流更多指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之间的物流活动,产业集群物流以集群内产品的流转为主,结合原材料采集及最终产品输出的业务范围,这就必然决定了集群内物流作业的短距离性。比如地处长三角的上海汽车制造集群连续多年产量居全国前列,而长三角区域也是我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心。集群内互相毗邻的企业分布,避免了传统物流中存在的跨地域、频繁中转和多次间断的弊端,保证企业的物流运作
速度。


  4
﹒柔性化、准时化要求


  随着汽车产业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都强调“拉动式生产”、“柔性化供应链”。
如今,为了更敏锐快速贴合市场变化,汽车总装车间越来越多体现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生产特点。但如果没有配套的物流系统,真正的“柔性化”是不能够实现的。作为保障体系的物流系统,需要稳定且准时的配合汽车总装车间生产的需求。


  5
﹒综合系统化要求


  汽车产业是一个很长的、复杂的产业链。相应的,汽车物流也涉及到几个环节:前端原材料物流、零部件物流、生产物流、整车物流、逆向物流等,最终在一个产业集群内部形成贯通运输、仓储、包装、加工的综合一体化物流。汽车产业集群内部的各个企业,在从供应商到制造商生产产品,再到分销商、零售商最终转移到客户的整个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物流系统要同步运行,相互协调,确保每个环节的连续性。同时,汽车产业集群供应链组织中的每个单元企业都是与周围单元企业有着纵横两个维度的物流联系,所以汽车产业物流活动就具有综合性。特别是汽车产业处于国际化大生产和全球性销售的产业背景下,产业集群的物流还必然涉及到保关、通关、保税、多式联运等国际物流环节,其物流的综合性进一步得到体现。


四、汽车产业集群的物流满足


  由于配套产业的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物流运作必须要基于全球化物流网络和全国物流网络,即汽车核心零部件要依靠全球海运物流体系,在国内生产的非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汽车运输。


  目前从事我国汽车物流的有合资、国有、民营几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由于汽车核心配套零部件由外资控制,因此外资汽车物流企业通常通过合资进入我国汽车物流市场。如,国内首家汽车物流合资企业是
2002612由上汽工业销售总公司(安吉物流前身)与荷兰TNT公司投资组建的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由中远集团下属的中远航运公司与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汽车船物流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合资组建了中远日邮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欧洲最大的汽车物流服务商捷富凯与中国大田集团合资成立捷富凯-大田物流有限公司。重要的国有汽车物流企业有上海安吉、一汽国际物流等。长久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汽车物流民营企业。


  在社会化分工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物流配送功能必将从制造企业中剥离出来,把物流管理的部分功能委托给第三方物流系统管理,从而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投资,将资源集中配置在核心事业上,促进汽车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质量的提高,是世界汽车物流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导型物流形式。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体制上的问题,我国汽车物流尽管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正经历着传统模式的大变革,传统的物流模式正在向外协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转变。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汽车物流产业也不可避免出现其他行业物流产业曾出现的通病:如,汽车物流在基础设施方面有时存在资源重复投入的现象,汽车制造商在并未完全接受第三方物流时,仍然自建仓库和运输网络,造成工厂有库存,在运输、中转过程中有库存,客户也有库存,而这样的库存是难以被物流商整的。


  更根本的问题是,国内汽车物流企业在管理模式和理念上与国际先进企业仍有差距。与国外相比,我国汽车物流业信息程度仍旧不高,大部分物流企业依靠手工操作,差错率高,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在中国,汽车物流的成本占汽车生产成本的比重超过
20%,而在欧洲这个数字是10%~15%。此外,国内汽车物流企业更多的是擅长于整车物流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领域,没有哪家第三方物流商能够接手汽车制造商的整个供应链。而对汽车制造整个供应链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恰恰是国际先进汽车物流企业的优势所在。这也就意味着,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物流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必须加快脚步,切实从各个方面增强实力、提高水平,才能满足我国汽车行业的物流外包需求。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