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无形:合力叉车信息化之道

2011-01-21 13:22

      合力叉车是我国较早全面实施信息化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之一,是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那么,合力叉车的信息化如何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哪些酸甜苦辣,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如何?带着这些问题,2008年9月9日,我们走进了合力叉车,采访了合力叉车CIO、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总经济师、信息处处长,制造业信息化实战专家张孟青先生。

制造业信息化实战专家 张孟青


   
      1、群雄逐鹿三分天下  合力叉车领跑市场
   
      按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WITS)规定的五种工业车辆进行统计,2007年我国机动工业车辆(包括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电动步行仓储叉车、内燃平衡重式叉车)销量为15.2415万台,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36.6%,非机动工业车辆(手动液压托盘搬运车和手动叉车)销量为225万台,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3.6%。
   
      其中,出口机动工业车辆4.88万余台,比2006年同期增长80%;出口非机动工业车辆166万余台,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35.6%。进口机动工业车辆1.2万台,比2006年同期增长10.5%;进口非机动工业车辆约4477台,比2006年同期增长11.5%。
   
      目前,我国主要生产工业车辆的厂家已超过65家,其中包括独、合资企业14家。尽管竞争形势有所加剧,但重点骨干企业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合力叉车)、浙江杭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杭叉)、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叉)、浙江诺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等仍占主导地位,行业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根据协会统计数字表明,合力叉车、杭叉、大叉是以机动工业车辆为主,2007年三家销售量达7.98万台,占整个行业的52%;出口机动工业车辆达2.0553万台,占整个行业出口的42%。其中合力约占30%左右的市场份额。
   
      进入2008年后,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国内叉车较2007年同期增长15%,增速有所放缓,但这并不代表市场趋于饱和。事实上,国内购买叉车的主要是一些工矿企业,而大量需要用到叉车的车站、码头、仓库等多数情况下还是人力搬运。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用机械替代人力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主要原因有:一是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将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是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有经济能力进行机械化改造。在生产机械化的趋势下,未来我国叉车的需求前景广阔,预计未来我国叉车国内需求将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


      2、合力叉车连续17年行业龙头的成长之路
   
      我国叉车工业生产、研发和制造基地--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一家典型的老国企。公司坚定地走"科技兴企"、自主创新之路,从90年代至今共研发创新项目 393 项,其中列入国家级、省级科技研发创新项目 40 余项,获得授权的各类专利 36 项。
   
      目前,公司在线生产的 500 多个机型、 2000 多个品种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 1991 年起,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已连续 17年以绝对优势的业绩位居全国叉车行业首位,被国家领导人誉为全国叉车行业的"排头兵"。2006年开始迈入全球十强之列。2007年,合力叉车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多亿元,利税近7亿元。
   
      2006年9月16日,年度第20000台叉车下线,实现30年累计10000台、3年累计10000台、1年10000台、1年20000台的跨越。2008年,合力工业园主要生产线已完成建设和搬迁。本部25000台中小吨位内燃叉车生产线已于今年6 月份完成搬迁。同时,工业园内正在兴建的10000 台中小吨位内燃叉车生产线将于08 年底完工。本部原有5000 台产能的电瓶叉车生产线今年将完成搬迁,搬迁后的产能将扩至10000 台左右。
   


      合力叉车的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同时,占地400 亩左右的重装工业园今年一季度已经投产,主要是作为大吨位叉车的延伸,产品主要包括装载机、14-32t内燃叉车、堆高机和正面吊。目前主要产品正面吊、堆高机产品技术状态均已相当成熟,在国内部分港口及大型集装箱厂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谈到合力叉车的发展,张孟青深有感触。在他看来,合力能够始终保持行业龙头地位,与其坚持自主创新有非常大的关系。
   
      3、生产模式之变引发的信息化之变
   
      合力叉车的变化从1985年引进国外技术起,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1985~1994年是一种面向存货的制造方式;1995年至2006年,开始逐步实现面向订单装配的生产模式。1995年不仅是合力叉车生产方式的分水岭,也是合力叉车信息化建设的开端。
   
      过去,合力几年设计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卖上几年,如此往复,客户的选择面很小。而如今的合力,每月要生产3000多台车,100多个品种,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定制,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1985年,合力引进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产品。国外产品是用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计的,几千个零部件,可以灵活组合成几十种车型。这种设计思想的引入,让合力的工程师大开眼界。
   
      当时,合力采取的是面向存货的制造方式(MTS),即技术部门根据市场部门提供的市场调研报告,设计几种"可能"满足市场要求的车型,生产部门按照一年的计划进行生产,然后销售部门再将这些产品推销给客户。而引进技术的核心,是模块化设计、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